【黨建創新案例】鶴壁市淇濱區黎陽路街道:“紅鄰”黨支部引領和諧家園建設
時間:2021-03-22
來源:政治待遇處
鶴壁市淇濱區黎陽路街道黨工委發揮離退休干部優勢作用,成立“紅色鄰居”臨時黨支部,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助力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選優建強黨組織。以奉獻精神強、熱心公益事業,工作能力強、善于解決各種難題,身體健康、有精力時間投入改造工作為標準,在9個老舊小區中推選16名退休干部黨員加入“紅鄰”支部。加強支部黨員政治理論和小區改造政策知識學習,提升開展工作的能力。明確支部職責任務,帶領居民行使自治管理權力,代表并協調居民參與改造進程。固定每周一下午召開支部例會,商討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履職盡責,當好“連心橋”。支部黨員積極當好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員、居民心聲的反映員。利用到群眾家中做工作、在施工現場監督的時機,向群眾宣講政策,爭取群眾理解支持。通過召開業主會議、改造現場會、建立“紅色鄰居”小區業主群等方式,及時把小區改造的方案、做法傳遞到居民群眾中,同時把群眾的意見建議歸納整理,反映到社區和街道辦事處,確保改造后的小區好看、好住,盡可能讓居民滿意。
示范引領,當好“帶頭人”。支部黨員既當代表群眾的“知心人”,也當引導群眾的“帶頭人”。清理小區附著物時,支部黨員逐戶到家通知,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并帶頭行動,得到了居民的理解配合。如有居民不讓砍伐自己種的香椿樹,支部黨員史瑞雨帶頭砍伐自家種的三顆果樹,為清理小區附著物打開了僵局。在施工現場開展監督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協調各方予以糾正。如施工中,化糞池的位置正對樓道單元門,小區居民意見非常大,家住外貿綜合樓的“紅鄰”支部黨員呂桂波立即向社區報告,協調社區、施工方、監理、設計方,及時將方案進行修改調整,受到小區居民的廣泛好評。
責任編輯:潘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