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要回顧
縱觀干部離退休制度建立30周年,焦作市老干部工作大致經歷四個時期:
1、全面落實期(1982.2-1993.12)。這一時期,焦作市始終堅持“老干部政策頂滿格執行”的工作原則,全市上下高度重視老干部,在住房、用車、就醫等方面都有明確規定,也得到了較好的落實。同時,在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的供給和家電產品的購置上,對老干部實行社會優待。黨的老干部政策在這階段得到了全面落實。
2、待遇平衡期(1994.1-1996.12)。以1993年11月15日《國務院關于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問題的通知》(國發〔1993〕79號)為標志,從1993年10月1日起,對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現行工資制度進行改革。實施后,企業離休干部離休費與行政事業離休干部差別較大,引發了企業離休干部信訪和群體上訪。為解決這一問題,河南省根據國家勞動部、財政部《關于做好企業離退休人員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勞部發〔1995〕499號)出臺了《關于調整企業離休人員離休金辦法的通知》(豫勞險〔1996〕7號)?!锻ㄖ芬幎ǎ簭?996年1月1日起,企業離休干部離休費和行政機關拉平,執行行政機關標準。從此之后,焦作市企業離休干部每次增加離休費和機關離休干部同級同職務同標準。
3、問題凸顯期(19971-20035)。這一時期,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形成,改制、破產、倒閉企業以及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離休干部“兩費”拖欠現象十分普遍,“前清后欠、邊清邊欠”惡性循環。焦作市在全市范圍開展了兩次大規模清欠活動,直到離休干部“三個機制”的建立。
4、完善服務期(20035-目前)。這一時期,焦作市在全市范圍內建立離休干部“三個機制”的基礎上,對離休干部醫藥費統籌機制進行了多次修訂完善,提高了醫藥統籌金標準;將改制、破產企業離休干部的各項經費列入市財政預算、管理服務上收主管部門;結合“四就近”工作,逐步將老干部工作重點由“兩個待遇”落實轉移到為老干部提供親情化、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并建立了困難離休干部幫扶機制。
二、基本做法
(一)確立社會地位,營造尊老敬老氛圍
老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鞏固黨執政基礎的重要政治力量。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作出了巨大的歷史性貢獻,是建立新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功臣。為了弘揚老干部的歷史功績,鞏固老干部的社會地位,焦作歷屆市委、市政府對老干部總是“高看一眼,厚愛一分”。市縣兩級黨委、政府都能定期研究老干部工作,每人聯系2至3名老干部,定期向老干部通報工作、組織老干部參觀考察、重要活動邀請老干部出席、重大節日看望慰問老干部、重大人事調整聽取老干部意見。在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建設中,主動邀請市級老領導參與工程的監審工作;在制定焦作市“十二五”規劃時,主動聽取市級老領導的意見建議;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全市離退休干部黨員繳納“特殊黨費”就達1572萬元,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焦作市委、市政府下發文件,將老干部工作納入目標管理,對全市老干部實行社會優待,對做出突出貢獻的老干部進行大會表彰。從而在社會上營造了尊重老干部、學習老干部、關愛老干部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抓住問題根本,確保生活待遇落實
1、建立“三個機制”。二十一世紀初期,在全國范圍內離休干部“兩費”出現嚴重拖欠現象。為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的中辦廳字〔2000〕61號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在慶祝建黨80周年和十六大召開之際,焦作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兩費”清欠工作領導機構,召開全市“兩費”清欠工作會議,抽調組織部、人事局、勞動局、財政局、老干部局5家單位有關人員組成4個督導組,深入到縣市區和市直有關單位,采取審核賬目、輿論曝光、建立臺賬、反饋通報、責任追究等措施,率先在全省完成“兩費”清欠任務。同時,按照“單位盡責、社會統籌、財政支持、加強管理”的原則,在深入調研和廣泛論證的基礎上,2002年12月,出臺了《焦作市市直離休干部醫藥費統籌管理暫行辦法》(焦政〔2002〕45號),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離休干部醫療費大統籌,實現了統籌標準高、覆蓋范圍廣、管理較規范的新突破。結合離休干部“雙高期”的實際,2007年又修訂出臺了《焦作市市直離休干部醫藥費統籌管理辦法》(焦政文〔2007〕44號)和《實施細則》(焦政辦〔2007〕66號),2009年出臺了《焦作市市直離休干部門診和住院就醫管理補充辦法》(焦政辦〔2009〕41號)和《實施細則》(焦勞社〔2009〕64號),2010年一次性解決了市直離休干部醫藥統籌金缺口資金248972萬元,并將離休干部的醫藥統籌金標準由每人每年1.5萬元提高到人均3萬元。沁陽、孟州、博愛、溫縣、武陟、修武等縣市根據各地特點,健全完善了可操作性強的“兩費”保障機制,確保了離休干部離休費、醫藥費保障機制和財政支持機制的健全完善和有效運轉。解放、山陽、中站、馬村四個城區,針對離休干部較少的特點,采取將企事業單位離休干部全部收歸財政的辦法,確保了離休干部“兩費”落實。市直和縣市采取財政列支,建立調劑金和儲備金制度,實行“減員遞補”、財政代繳、財政包底的辦法,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確保了醫藥費統籌機制的正常運行。據統計,從2003年5月1日至2011年底,市政府啟動財政支持機制,共為市直特困企事業單位離休干部代繳醫藥統籌金達5481.2萬元,縣市區代繳醫藥統籌金達2120萬元,從而滿足了“雙高期”離休干部看病就醫的需要。
2、注重醫療保健。為提高老干部的晚年生活質量,焦作市各級都普遍堅持每年為老干部進行健康體檢、組織老干部外出健康療養,不定期地為老干部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先后邀請全國健康教育首席專家、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教授萬承奎,北京大學教授田小利為全市離退休干部作健康教育報告。市直和縣市區定點醫院都建立了老干部病房和優診室,并配備了專職醫務人員,為離休干部提供優質服務。
3、各種待遇從優。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規定,積極為離休干部發放生活補貼,提高護理費標準,提高醫療待遇,增加地方津補貼。據統計,近年來,焦作市為行政事業單位在職人員先后4次增加生活補貼,離休干部同樣享受。此外,從2000年3月起,焦作市為全市離休干部辦理了離休干部優待證,對全市離休干部實行9項社會優待,其中“有線電視收視費半價收費”、“市內公交車免費乘坐”兩項,市縣兩級每年給離休干部隱性補貼就達100余萬元。
(三)堅持以人為本,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2005年前后,隨著國企改革的全面深化,一些破產、倒閉、改制企業的離休干部,無管理機構、無人員服務、無經費保障。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焦作市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大膽嘗試,勇于創新,按照豫老〔2004〕7號、中辦廳字〔2005〕12號文件要求,于2006年5月以市委、市政府“兩辦”名義出臺了《關于市直部分破產倒閉及改制企業離休干部經費由財政列支、管理服務收歸主管部門的意見》(焦辦〔2006〕27號),在全省率先將市直破產倒閉困難企業離休干部的醫藥統籌金、公用經費、特需經費等政策規定范圍內的各項費用收歸財政、管理服務上收主管部門。據統計,從2006年5月到2011年底,焦作市共解決市直15個系統52個單位361名離休干部的管理歸屬、經費提留、服務保障等問題,市財政共支付資金21589萬元。真正實現了改制、破產、倒閉企業中的離休干部“經費有著落、管理有單位、服務有人管、待遇能落實”的目標。與此同時,做到了企業離休干部的各項補貼與行政事業單位離休干部相同,離休干部的生活補貼與行政事業單位在職人員生活補貼同步增加,受到了廣大老同志的好評。
(四)堅持因地制宜,創新服務管理模式
1、實施親情服務。針對離休干部“雙高期”的特點,2006年8月,焦作市按照“社會服務與家庭奉養相結合、社會尊重與家庭孝敬相結合、社會責任與家庭義務相結合”的原則,在全市范圍內制定下發了《關于在離休干部“雙高期”開展以“五進家”、“三評選”為主要內容的親情服務活動方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五進家”(醫療服務進家、管理服務進家、家政服務進家、社區服務進家、志愿服務進家)“三評選”(評選好老伴、好子女、好媳婦)活動,為離休干部提供親情化社會服務。沁陽市開展的“四進家”、“三評選”活動經驗,在《中國老年報》頭版進行了報道。孟州市從2007年起,每年“重陽節”前夕,與孟州市倩影婚紗影樓結合,免費為老干部拍攝婚紗照,至今已達1600余幅。焦作市和縣市區建立了老干部信息庫,每年都為80歲以上的離休干部祝壽,送上生日蛋糕和鮮花,提供了其樂融融的親情服務。
2、拓寬服務內容。2009年,根據中組部和省委老干部局的部署,焦作市按照“先行試點、以點帶面、總結經驗、逐步推廣”的原則,將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社區”的解放區焦北街道花園街社區和山陽區定和街道龍源湖社區作為社區“四就近”工作試點。通過整合社區資源,拓寬服務內容,為社區離退休干部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解放區利用社區平臺,先后建立了綜合辦公室、老年活動室、文化活動室等“八位一體”的社區服務網絡中心,創新建立了居家養老、日托養老、機構養老、貨幣化養老等多種模式的養老服務。山陽區通過“六心理念”、“六必訪”、“五種需求檔案”、“愛心聯系卡”、志愿者服務隊等有效措施,扎實開展社區“四就近”服務工作。沁陽市依托社區資源,建立的“三支隊伍”,制定的“三項制度”,建設的“五室兩場一體系”,推動了社區“四就近”工作深入開展。博愛縣利用社區資源開展“爭當百歲老人”活動,馬村區為老干部制作了“關愛卡”,修武縣建立了“老干部社區課堂”并延伸到農村。這些都為老干部“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就近發揮作用”提供了載體和平臺。對此,《中國老年報》以《焦作市:探索“四就近”試點工作新路》為題予以報道。為將“四就近”工作引向深入,2010年5月,焦作市在召開“四就近”服務管理工作現場會,總結推廣了試點社區的經驗做法。同年,山陽區定和街道龍源湖社區被命名為“省級示范點社區”,有力地推動了“四就近”工作的深入開展。目前,全市共建立市級示范點試點社區36個。
3、建立幫扶機制。為使困難離休干部得到關心照顧,焦作市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從各地實際出發,大膽實踐,積極嘗試,普遍建立了困難離休干部幫扶機制。2010年8月出臺了《焦作市市直困難離休干部幫扶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市財政注入幫扶資金3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由市委老干部局嚴格掌握??顚S?,用于特困離休干部的救助。截至2011年底,先后有80余人次困難離休干部(含紅軍遺孀)得到救助。沁陽市注入10萬元幫扶資金作為啟動資金;修武縣對財政離休干部實行“減員不減開支”的辦法,將自然減員的離休干部離休費作為專項資金。孟州、博愛、武陟、溫縣、解放、山陽也都采取了不同方式。焦作市的這一做法被《中國老年報》(2010年12月14日一版)予以報道。
三、幾點體會
1、導重視是保證。30年來,焦作市老干部工作有了長足發展,跨入了全國先進行列。主要得益于黨委、政府對老干部工作的高度高視,對老干部關愛有加,表現在焦作歷屆市委、市政府能夠把老干部工作作為組織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擺上重要位置,列入議事日程,定期聽取匯報,研究解決問題。如實行社會優待、離休干部“兩費”清欠、醫藥統籌金征繳、醫藥統籌機制運行、改制破產企業離休干部管理歸屬、企業離休干部地方補貼增加、離休干部護理費標準提高等難題,焦作市委、市政府領導都給予關注與支持。這些都為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2、堅持制度是前提。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在工作實踐中具有無比強大的生命力。30年來,焦作市縣兩級黨委、政府都能始終堅持定期研究老干部工作、定期通報工作、走訪慰問、參觀考察、組織參與重大活動、在職領導聯系老干部等制度。實踐證明,建立一套科學規范、操作性強的制度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堅持制度,這是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3、部門盡責是根本。老干部工作部門作為黨委的重要職能部門,擔負著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服從、服務于黨委中心工作的重任。老干部工作雖然不是中心,但牽涉中心;不是大局,但影響大局。黨的老干部政策能否得到貫徹落實,老干部工作部門負有重要的責任。實踐證明,老干部工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敢于開拓創新,善于依據老干部政策,勇于用足、用活,這是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的根本所在。 4齊抓共管是關鍵。全面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僅靠組織部門及老干部工作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各有關部門主動支持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是關鍵。老干部工作部門只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與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文化、衛生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才能形成推進工作的整體合力,才能推動老干部工作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四、幾點建議
1、要有一個專門機構負責統一管理。鑒于目前退休干部隊伍越來越龐大,且每年以6%的速度在遞增,尤其是目前我國社會正處于矛盾凸顯期,如果我們對于這么一個龐大的群體,疏于組織、疏于管理、疏于教育、疏于引導、疏于服務,將會導致這支隊伍的思想混亂,不利于社會穩定,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因此,建議上級應該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負責統一管理。
2、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作支撐。退休干部工作也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實施難度大的工作。在管理上,也要形成一個完善的體制和機制,做到有組織機構、有職能職責、有人事編制、有經費保障、有制度規范。在工作上,要明確退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的原則、目的、方法、途徑、措施等。為此,我們建議,在制定出臺政策時,一定要從有利于操作、有利于落實、有利于規范、有利于見成效的基礎上去研究制定政策,首先要解決好由誰管、如何管的問題,以增強政策的權威性、規定性和可操作性。
3、要有一支健全的工作隊伍提供保證。老干部工作部門是同級黨委職能部門,為改革開放初期新老干部的交替,為黨的老干部政策的全面落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離休干部逐年減少,老干部部門也迎來了新的挑戰,離退統管也可能是發展趨勢。但無論是誰來管,都要面對當前退休干部的現狀,抓緊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制定切實可行的“三定”方案;要從各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增加市、縣兩級管理部門的編制、科室、人員、經費等;要根據單位退休干部人數,按照一定的比例,科學合理地設置老干部科。從而真正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作風過得硬、離退休干部信得過的老干部工作隊伍,為做好新形勢下的退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責任編輯: